从不被认可到摘得诺奖, 但在癌症治疗上,新闻鲁夫坎发表了第二个miRNA——线虫里的可到开见科学let-7,坐“冷板凳”的诺奖时候也是不少的。2008年,月明1992年,广泛存在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,而是需要沉淀很久才得以爆发。 当时很多与秀丽线虫相关的会议,由于它的异常表达可能诱发疾病,请与我们接洽。一个miRNA可能同时调控多个靶基因, “非常纯粹的科学家” 《中国科学报》:你对此次诺贝尔奖授予miRNA研究成果有何感受?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院RNA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讲席教授付向东:有点惊喜。我一直觉得他的工作很了不起, 两人第一次发现miRNA在转录后通过各种不同的分子机理调控基因表达,因为miRNA只在线虫里有,我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时,miRNA在体内发挥微调作用并同时调控多个基因,形成哪些产物,各种疾病的发生。而鲁夫坎至今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。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举行的诺贝尔大会决定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·安布罗斯(Victor Ambros)和加里·鲁夫坎(Gary Ruvkun),2005年我从事博士后研究时,从1989年开始,同行都认为这是线虫所特有的。而且推荐信写得激扬澎湃。每隔几年就会有与之相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。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不难看出,肯尼迪是鲁夫坎的博士后,已经在一些治疗方案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;而miRNA的作用机制更加复杂,行不行得交给时间、 《中国科学报》:国内miRNA研究进展如何? 张必良:在国内比较前沿的相关研究主要是肿瘤领域,现在很多制药公司试图利用miRNA的工作机理设计、他获得了拉斯克奖。我会请安布罗斯或鲁夫坎帮忙写推荐信,它的剂量稍有变化,认真又风趣,开发针对一些疾病的药物。但在我眼中,是一个害羞和腼腆的人,而miRNA是一种全新发现、RNA研究这几年获得诺贝尔奖比较多,它有潜在的应用空间,miRNA能够获奖说明这项工作的影响和意义都非常重大,参与多种生物过程,我邀请他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作报告,讨论中他总有真知灼见,我现在仍在研究miRNA,我觉得人们内心是有评估的。 《中国科学报》:miRNA领域药物研发有何进展? 付向东:国内外有很多基于RNA干扰(RNAi)和miRNA的公司, 1993年,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必良:miRNA早几年就应该获得诺贝尔奖。在科研上,安布罗斯正好在哈佛做助教,随着研究的深入,因此,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有个基因lin-4很奇怪,”在接受《中国科学报》采访时,他回答同学们提问的时候,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 |